浪潮与贵州省气象局通力合作打造的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支撑平台,汇聚了气象、国土、水利等18类组织数据和互联网数据,实现了多灾种监测、多时空场景分析、多平台联动、多部门协同等功能,从而更智能、更精准的分析并作出预判,助力指挥调度工作,造福一方百姓。
我国每年新增的气象数据达到PB量级(1PB=1024TB,1TB=1024GB),较上世纪90年代增长了数千倍,并仍在快速增长中。新形势下,气象数据及服务必将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之一。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多样,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造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无灾不成年”的格局。想要防灾减灾,必须要综合国土、旅游、交通、水利等多部门数据,共同应对灾害。
浪潮与贵州省气象局打造基于气象大数据平台的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指挥平台,汇集全省18个横向部门行业数据,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多维度、全息化、动态化的信息搜索、关联、整合、统计功能,为气象预报研判、信息检索、领导决策提供高效、强大的信息支撑。
多部门灾前、灾中、灾后全程联动、统一指挥。
汇集18部门数据,共同应对灾害
为深挖利用气象数据,浪潮集团与贵州省气象局在2015年展开战略合作,双方联合建立了气象大数据实验室,共同投入技术、人力,开发新型的气象创新应用。今年,基于气象大数据平台的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指挥平台应运而生。汇集全省18个横向部门行业数据,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实现多维度、全息化、动态化的信息搜索、关联、整合、统计功能,为气象预报研判、信息检索、领导决策提供高效、强大的信息支撑。
多部门灾前、灾中、灾后全程联动、统一指挥。
灾前:预防与研判
防灾减灾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之一,气象预警的确定,需要非常复杂的气象数据分析,再综合地形、地貌等数据,以及预报员自身的经验分析。日常,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指挥平台可以实时采集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观测数据以及互联网信息,结合降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对各洪涝、林火、凝冻等灾害进行实时在线多维度的监测报警,并结合智能网格预报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精准预判。
以一场暴雨带来的气象灾害为例。某日凌晨2点12分,值班人员在 “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支撑平台”的监测雷达回波图中看到一波较强降雨由西北向东南逼近某县城,并通过系统呈现的降雨、温度、湿度等数据,结合精细化格点数据对天气情况进行研判,在系统对接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上紧急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灾中:决策与救援
灾害往往只有一瞬间,但是造成的后果却是巨大且持久的。逃生和救援的能力决定着是否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平台综合城市淹没区域、交通路网、天网视频、应急避灾场所、救灾物资及救援力量分布等信息,利用GIS地理信息,规划避灾逃生、救援抢险路线,辅助决策指挥调度,降低灾害损失。
还是以这场暴雨为例。
2时20分,根据天气监测,平台及时启动“三个叫应”服务,根据实时雨量、预报雨量,自动触发多级联动叫应,确保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达。
8时18分,根据平台监测,强降水将持续,局部降水超过200毫米,气象局将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
8时20分到30分,通过平台组织多部门联合会商以及政府微信群,联动科学研判、统一指挥决策,确保防灾减灾指令畅通、应急抢险措施到位。通过系统查看公安、武警、消防、电力、通信、民政、卫生等多部门救灾物资,救援力量情况一目了然。通过系统接入的通信、交通、公安等监控探头,以及信息员、现场指挥人员手机视频,启动对灾害现场的实况直播,支撑救灾决策指挥。平台预测模拟县城降水场景、模拟城市水淹情况,综合交通路网、应急避灾场所、救灾物资及救援力量分布等信息,自动规划避灾逃生及救援抢险路线。
灾后:评估与分析
灾后,通过系统对接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上报灾情基本信息、灾情基本损失、水文水利损失、农业林业渔业损失、电力通讯牧业损失以及交通其他影响等,辅助相关领导对此次暴雨灾害的评估与分析。
浪潮综合气象、国土、旅游、交通、水利等多个部门数据,基于防灾减灾综合联动支撑平台,采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地理空间信息等技术,通过共建、共有、共享的融合方式,用数据流驱动相关部门协同工作,推动和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有助于相关行业提高预防预警、快速响应、监测监控和高效处置能力,有效的开展灾害防御和灾后的重建工作,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好地提供支撑服务。